中新社北京11月25日電 題:伊核談判延期:暫停鍵而非休止符
  中新社記者 劉旭
  當地時間24日,伊朗和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決定,將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的最後期限延至明年7月1日。
  本輪談判18日啟幕前,外界給予的期待高於以往。去年8月,曾任伊核談判首席代表的伊朗新總統魯哈尼上臺,輿論普遍認為解決伊核問題迎來“歷史機遇”,此後伊核問題第一階段協議達成,美伊十年僵局迎來曙光。
  “魯哈尼的上臺和之前階段的談判成果確實是導致人們高期待的原因之一,同時還應註意到,伊核談判除了涉及到核問題,地區局勢和內外環境變化也是重要影響因素。”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中東問題專家王聯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
  王聯指出,今年下半年以來,中東地區局勢發生一系列變化,特別是美國加入空中打擊伊斯蘭國的舉動,進一步加劇了外界對美伊在伊核問題進一步合作的猜測,“而美伊一旦展開合作,那麼顯然會對美國及其盟友與伊朗的關係帶來正面影響。”
  儘管外界頗有期待,各方卻未在24日如期達成最終協議。“這個結果並不令人意外,談不成並不是出現了新的問題,而是已有的問題還需要時間來進一步處理。”王聯分析說。
  伊核問題由來已久,各方分歧不僅僅局限在核技術本身和伊朗的核軍事化能力層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和伊朗之間的政治外交關係才是關鍵。十多年來,美國一直對伊朗施加製裁,這種對抗在彼此之間打下不信任的烙印,使得雙方都無法輕易作出進一步的妥協。從這個角度來看,再給伊核談判七個月的喘息之機,未必不是好事。
  在伊核談判中,解決問題的誠意才是各方最重要的籌碼。正如中國外長王毅所指,伊核問題外長會為達成全面協議奠定了良好基礎,與會各方都認真致力於解決問題,而不是把談判過程當做拖延時間的手段。伊朗外長扎里夫也在記者會上表達了對達成協議的信心。
  此外,談判延期後,伊朗每月將獲得約7億美元的解凍資產,這也被輿論視作西方對伊朗積極讓步的信號。況且,這次延期並非只是制訂了簡單的時間表,還規划出了具體的路線圖。根據對外通報的信息,今年12月六國和伊朗將開始新一輪會談,明年3月達成政治框架,7月1日前敲定全部技術細節。
  應該看到,當今時代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核問題及其可能帶來的衝突隱患不僅不符各方根本利益,也會成為地區穩定的絆腳石。現在各方願意走出對抗思維,通過政治對話解決問題,足以成為對伊核談判保持樂觀的重要理由。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有更多的信心和耐心。(完)  (原標題:伊核談判延期:暫停鍵而非休止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74slet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